三页自我矫正之路
矫正之路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为便于阅读,分为七个章节。1、大圣除妖祸起深宵
2、北调南腔难掩哀伤
3、证道成都嗅花吹尘
4、感触膈肌欲呼却吸
5、国王难讲诵读能朗
6、再证成都堵不如疏
7、一肌痉挛万肌无感 1、大圣除妖祸起深宵
八岁那年的一个夜晚,看了一场电影,电影名叫《三打白骨精》。电影画面是外景,却是戏曲的配乐。唐僧每一次遇到危险,孙大圣每一次挥舞铁棒的时候,锣鼓都会响起,每一次锣鼓的巨响都会使身体颤栗。电影的时间很长,直至深夜。第二天是个阴天,彤云密布,我口吃了,记得很清楚,当时是重复音——人生的灾难开始了。
既然口吃了,被别人嘲笑是必然的;被别人嘲笑了,痛苦也是必然的;感受到了痛苦,那就要想办法解决。在困境中自我挣扎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为了避免重复音,就成了拖音;为了避免拖音,就成了卡顿。。。。。。
没有什么方法,听人说朗读可以,那就积极的行动起来,早晚都捧着书本,大声的朗读,背绕口令。一段时间后(记不住多长时间了),体会到了效果,效果就是:不管在任何场合,只要眼前或脑子里有文字,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高中时学区组织演讲比赛,我能拿冠军,可是和别人对话就是不行,重要的场合就不用说了,一般情况下组织语言描述一个抽象或复杂的事物,那也是状况百出。
想尽办法的试过,把朗读的状态运用到对话中。可特么的,就是不行。 2、北调南腔难掩哀伤
九十年代初,到远方的城市上大学,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交流当然要说普通话,十几年的家乡话不讲了。兴奋的发现了一个现象,说普通话竟然很流畅,同时也隐隐的有感觉,当刻意用普通话语调讲话时,好像胸腹能够调动。(胸腹协调)
欢喜了两个月之后,当普通话的语调成为自然时,口吃又回来了,痛苦依旧。记得是一个暑期放假,几个同校的学生一起坐火车回家,有男生有女生,大家一路欢声笑语。可是我表达困难,有点跟不上大家愉快的节奏。感受到了我的窘迫,一个伶牙俐齿的女同学提议大家比赛说绕口令。虽然我知道这个女同学是想帮助我,提供一个她自认为很有效的锻炼方法--我明白,但是我很尴尬啊。说绕口令,对我就是无纸朗读而已,咱早就练过了。于是大家轮流出题。他们说的什么“八百标兵奔北坡”我说的很溜,我说的“黑化肥会挥发”却整得大家都不会了,那个女同学试了几次也不行,一个劲的秃噜嘴,这下她就很尴尬了。
回到了家,周围都是家乡的亲人、朋友,又开始说家乡话。开始几天也很流畅,可几天过后,又被打回了原形。
所以在我青年时代,家乡话、普通话和大学在所在的方言时常转换,以求能够少发生点口吃。
还是想解决问题啊,尽可能的寻找资料,当时的条件也就是泡图书馆,遍搜诸籍,茫无所得。直到大学毕业,口吃依然,悲苦依旧。 3、证道成都嗅花吹尘
工作了,幸运的是,做的是技术岗位,和人沟通讲话相对较少,不幸的是仍然要和人打交道,其中的痛苦滋味大家都懂的。不堪忍受,终于在九十年代末,参加了一个矫正班,地点在成都龙泉驿区。选择这个班的原因是其矫正师提出了一个观点:口吃的原因是膈肌痉挛。在当时找不到更合理的观点了。
矫正的大致过程:第一天上午,老师来讲了讲他的历程,从小口吃,与口吃搏斗了好多年,越口吃越紧张,越紧张越口吃,恶性循环。矫正就是要斩断这个恶性循环。然后又讲了一个锻炼呼吸的方法,并要求早晚都要锻炼:
嗅花香般深吸气,然后像吹桌面上的灰尘一样,轻缓悠长的吹出去。(嗅花吹尘)
然后老师就忙去了,留下一个小姑娘带着学员们打着拍子说话,再然后是安排当众演讲。
打拍子说话,这不就是夸张的朗读腔吗?在现实生活里,打着拍子和别人朗读说话,这也太不自然、太别扭了吧,很难接受的。于是乎一个来自绵阳的漂亮端庄的大姐和一个来自重庆的冷峻稳重的大哥,在一片有节奏起落的手臂中,二人端坐不动。
当众演讲练习时,我们跑到了一个大型劳务市场,人头攒动啊。一个来自广州法院的哥们跳上高台,像极了回乡团:乡亲们,我来看望你们。。。。然后就被保安大哥轰了下来,并警告,这样容易引起群体事件,后果严重。
劳务市场是不能训练演讲了,一群人大上午的竟然去了舞厅,舞没跳两下就和老板吵了一架。嗯,这也算是成功的进行了一次演讲训练,强度还不低。
一个月后,大家轰然而散,当然矫正基本没什么效果。打拍子讲话,这只是用一种口吃代替原来的口吃。大庭广众下演讲,好像可以增加开口的勇气,然而口吃依旧没有解决。
幸运的是学到了嗅花吹尘的方法,这个方法对我还是有一些效果的,锻炼半个小时,在此后半个小时里觉得讲话很顺畅。嗯,于是就觉得,“膈肌痉挛”这个观点还是有些道理的,但这个“膈肌”感受不到啊,更无法指挥它。 4、感触膈肌欲呼却吸
时间继续,烦恼依旧。又到了一年的元旦,单位举行庆祝活动,为了营造热烈的氛围,要挂彩带扎气球,交给我的任务是把气球都吹起来并扎好。单位买的气球质量很好,个大壁厚,没工具就只能用嘴吹了。虽然吹起来很费劲,但我是一个对工作很认真负责的人,连续的吹,吹饱了好些个气球。就在一个气球将要吹圆时,嘴里没劲了,球里的气体里反向灌。舍不得好不容易吹起来的气球,所以嘴仍然死死的顶着,球里的气体通过嘴就往胸腔里灌,那一刻若有所感--膈肌。
于是乎,在此后一段漫长的时间里,我就经常跑去买气球了。甚至有一个想法,讲话气不够是吧?那我特么的就补气。胸腹膈的感受确实更明显了,但是口吃仍然没有改善。
磕磕绊绊,时间到了2012年夏季的一天,和一个大哥也是学长通电话(有没有人打电话的时候状态更差?),讲话那是上气不接下气,甚为艰难。突然间有那么一刹那,身体好像透明了,洞察到了当时自己的身体状态:
心口及两肋处在向外扩张,因为扩张部位在膈肌的外缘,使得拱形的膈肌不能收缩往上顶,而处于一个拉伸展平的状态,腹部在收缩。这不就是胸式呼吸中吸的状态吗?而且要命的是,讲话时为了克服口吃,身体不自觉的在使劲,使劲的趋势却是在加强这个吸的状态。
当时意识到身体的状态后,就刻意的放松胸廓,通话在继续,突然之间讲话就流畅了许多。
犹如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了一丝光,奋勇前行了。此后想了许多调整锻炼的办法,不断的感受身体状态,对于胸腹膈的控制也是越来越强。几个月后,参加会议发言也不怵了,且基本无碍。欣喜啊,兴奋啊!虽然身体仍需要主动控制,有时也有磕绊,但讲话交流沟通已经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了,感觉压在身上的大山被搬开了。
确认了效果,想帮到更多的人,写了篇帖子《喋喋不休之三页原理》并与吃友交流,主要的观点和方法有以下几条:
1、口吃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欲呼却吸”,讲话时需要做呼气的动作,但口吃时却在做吸气的动作。
2、为了纠正这个“却吸”的动作,数数(1、2、所以3、4。。。。。。)至气将尽未尽,体会胸腔塌落(收缩),腹腔紧绷用力,那种很协调的、“呼”感觉。
3、所谓口吃预感。是讲话“欲呼”时,呼吸肌却做出了错误的动作,反馈到大脑中,大脑给出的反应。犹如我们即将摔倒时,身体姿态反馈给大脑,大脑给出的反应。
4、呼气的动作需要胸腔塌落,膈肌上顶,压缩胸腔的体积,便使气体从嗓子流出,讲话的对于胸腹膈来讲是个机械运动。所以用“压膈”这个办法来体会控制气息的感觉,控制讲话时呼吸肌的运动。
5、网上交流后,发现了一个问题,膈肌是由交感神经控制的(犹如心脏),很难感知膈肌,很难做到“压膈”,没好办法,那就改为接近的“鼓腹”。至于卡顿时僵硬的舌头,青筋暴起的脖子,这些器官都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刻意放松好了,逐渐舌头、喉咙的肌肉就正常了,这也是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5、国王难讲诵读能朗
除了在网上交流,在现实中碰到口吃的朋友也忍不住技痒,谈谈体会,指点一番,但收效甚微。原因一是膈肌感知难,不能如臂使指,导致了“压膈”可操作性差,即便做到也不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原因二是吃友都经过了长时间的痛苦挣扎,在自救的本能驱使下试过了许多方法,但毫无效果,因此他们对所谓的矫正法都是不信任的。
那时,上映了一部影片,叫《国王的演讲》,海报说,严重口吃的国王在矫正师的帮助下,成功的完成了演讲,非常的励志。一定得去看看,有好的方法要借鉴一下。现在大概只记得两个段落了,一个是往国王的嘴里放玻璃球,嗯,这是变化的“口含石子向大海说话”,另一个是在电影最后,国王发表广播演讲,矫正师向音乐指挥一样挥舞手臂,嗯,这是想把唱歌的状态应用到讲话里。最后国王直到去世,仍然口吃。口吃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啊,看完电影后,非常的沮丧。
不久,身边一个小学生出了问题,不但是讲话,朗读也异常卡顿,一篇课文有多处都张着嘴发不出声。解决朗读问题,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带着小朋友朗读,开始的时候跟不上,那就放慢节奏并注意韵律进行诱导,慢慢就跟上了,然后再加强节奏给予一定的压迫感,使其主动的调动胸腹膈。小同学越读越顺,声音铿锵有力,后来就变成他带着我朗读了。一周时间,小同学的朗读就变得极其顺畅,而且从此以后只要是朗读,在任何场合都没有问题。
“压膈”是一个控制气息的办法,并确实有效,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但自己还是经常陷入到一个巨大的疑惑中,为什么顺畅的讲话需要压膈,而顺畅的朗读不需要甚至感受不到膈肌?总想把朗读(演讲)的状态应用到讲话中,可就是那么不自然,那么别扭。还是不能!
口吃无解吗?不会的,我相信一个观点:没有解决方案的问题,在客观世界里是不存在的。 6、再证成都堵不如疏
2024年1月,陪家人到成都旅游。作为一个水利从业者,自然要去都江堰了。当天从东门(山顶)进入,一路顺流而下到景区大门。景区大门处有接待厅,厅里大屏幕上播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介绍,说李冰父子如何如何。。。忽然好像隐约听到了熟知的四个字——“堵不如疏”。当时,脑海里天雷滚滚!压膈、鼓腹,我一直是在堵啊!是在对抗!虽然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刻意控制身体确实很不自然、很累人的。
怎样才能“疏”呢?想了很多办法,也想了一些不是办法的办法。对一些记忆深刻的想法和办法,择录下来给各位一阅。
先放弃压膈,与无人处自言自语,感觉身体的状态。发现身体各个呼吸器官都是放松的。果然,许多人告诉过我的“你别急,慢慢说”,是有道理的。
但是和别人讲话交流时,身体总是自然不自然的需要有需一个使力的地方。那就试着往胸膛运气而后使力,结果是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很快口吃的感觉又出现了,再往腹部运气而后使力,同样的感觉,同样的过程,呼吸肌失控了。
寻找又放松又可协调使力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找到了两种。一是大笑,“哈、哈、哈、。。。” ;二是咳嗽,“咳、咳、咳。。。”;这个时候肌肉既使力又协调。所以有一段时间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为了抓住这个状态,我就经常哈哈大笑,或者时不时的清嗓子。
对于局部呼吸肌失控,摸索着找到了一个控制的办法。感觉那个部位失控(不舒服),就在那个部位运气:回吸后再往外(往下)顶(压)一下。比如胸膛,或心口,或腹部,这样就会感觉顺畅很多。
仍然感觉胸腹膈还是不够自然,不够协调。我是一个烟民,有咽炎,刷牙的时候经常干呕。发现干呕能强迫调动胸腹膈肌,于是拿着牙刷蘸着牙膏压嗓子眼干呕,主动的从胸膛,或心口,或腹部发力。感觉是有些用的,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胸腹膈讲话时需要刻意的调整,甚至到后来感觉背部的肌肉都要调整。
怎么能在讲话时发力协调呢?摸索到的办法是:仰卧姿势,调整背腰的弧度,同时还要尽量放松(运动肌肉使力),在这个状态下运气发声。或者俯卧姿势,同样注意背腰腿的角度,甚至是侧卧姿势,体会讲话时胸腹膈的协调运动。
感觉很好!但不能总是躺着说话吧?又找了一个动作,需要请身边的人帮助一下。抱住腹部,或者抱住胸部(海莱姆),给予一定的压力(自然运气抵抗),调整环抱压力和抵抗的强度,然后运气发声。
7、一肌痉挛万肌无感
办法和不是办法的办法都想了,也反复实践了,效果也确实是有的。问题仍然存在,胸腹膈这些呼吸肌,不时的总有某个部位跳出来就捣乱(痉挛)。仔细体会后有一个发现,每次出状况并不是全体呼吸肌都参与捣乱,而只是某个局部出问题。比如我最常碰到的是:在胸口内部,感觉有一缕水平向的肌肉,被拉伸着将要断裂,这种感觉在讲话过程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
思来想去,我认为这个问题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讲话吐气发声时所需气流,主要由局部呼吸肌的运动来提供,局部呼吸肌力量过载,以至痉挛。犹如托起一本厚重的书,用一根手指,会酸痛僵硬;用五根手指,每个手指都很轻松。如果胸腹膈这肌肉群同时全部出力,那每一缕肌肉所受的承载都很小,会小到使劲却没明显的感觉。
没感觉,那就是最自然的状态啊!这个状态在朗读时是有的,带着朗读等有效,那就试试带着说。选择一些音视频,戴上耳机跟着说。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若有若无,若想达到轻松自然的状态,跟着说不行,跟着朗读就可以。
反复摸索实践,发现用声音引导,可以很有效的达到呼吸肌整体协调运动的状态。三页找到的声音形态就是:低烈度嘶吼,白话就是扯着嗓子讲。
上个视频地址,低烈度嘶吼就是这种声音,大家听一听,学一学。
https://v.ixigua.com/i6Ld5w2b/
考虑到南腔北调,嗯再上一个视频。
https://v.ixigua.com/i6LgRs8h/
三页的体会是:发出低烈度嘶吼的声音时,身体会很容易的调整到协调运动状态,感觉就是在顺着使劲,身体在用力,但不费力。那种状态很难描述,强行总结为“气往上提,劲往下运”。实践练习低烈度嘶吼,开始时觉得有些困难,逐渐会熟练,熟练的过程就是寻找最省力的感觉嘶吼出来。随着熟练度的增加,强度逐渐降低,以至于听起来就是正常的声音语调。
随着时间和熟练度的增加,我明显的感受到,以心口为中心,包括胸腹的很大部分,原来像松散易变形的结构被加强固定了似得,感觉是一个整体,讲话时省力且轻松。并且惊奇的发现:一是低烈度嘶吼时的胸腹感觉,仿佛“吹尘”;二是朗读的状态竟然可以用到低烈嘶吼中,也没那么别扭,也没那么不自然,效果叠加时,讲话如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那个状态——喋喋不休。
文末,想起了曾经和网友讨论的一个问题:口吃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现在三页的回答是:标准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自己认为治愈了,那就治愈了。 三页先生重出江湖 乖乖,看完了, 研究太透彻了,但是没学会!我最近在看深层次的导致口吃的原因,一定是心理问题出了原因!导致生理上的不协调!所以才会出现楼主说的那些身体症状!还有楼主文笔太好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