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学自传》翻译
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不知谁对。他有王粲、张载那样丑陋的形貌,司马相如杨雄那样的口吃,但为人多才善辩,气量小而性情急躁,处事多自己做主。朋友规劝,就心胸开朗而不疑惑,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不说一声就离开了。有人怀疑他,说他性情多怒。等到与别人有约,即使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道,也不会延误。 唐肃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庐,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驾着一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只带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一条短裤。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诵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忘返,从早到晚,至天黑,游兴尽了,嚎啕大哭着回去。所以楚地人相告说:“陆先生大概是现代楚狂接舆吧。” 才三岁就成孤儿,被收养在竟陵大师积公的寺院里。从九岁始学习写文章,积公给他看佛经及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他回答说:“我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称为和尚,让儒家之徒听到这情况,能称为孝么?我将要接受圣人的文章可以么?”积公说:“好啊,你想当孝子,你根本不懂西方佛门的道理,那学问可大呢!” 积公坚持让陆羽学佛经经典的主意不改变,陆羽坚持儒家经典不动摇。积公用于矫正过去的错爱而毫无恋爱之心,用卑贱的工作对他一一进行考验:打扫寺院、清洁僧人的厕所,用脚踩泥用来涂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竟陵西湖没有纸用来学习写字,陆羽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有一天,在一位学者那里的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但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少年读书人,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嘴巴动罢了。积公知道了这事,唯恐陆羽受到佛经以外书籍的影响,离开佛教教义一天比一天远,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芜杂丛生的草木,并让年龄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时陆羽心里记着书上的文字,精神恍惚丢了什么一样,心如死灰,如木头站立,长时间不干活。看管的人以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陆羽因此感叹说:“唯恐岁月流逝,不理解书。”悲泣不能自禁。看管他的人以为他怀恨在心,又用鞭子抽他的背。折断鞭子才停手。陆子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丢下看管他的头目而离去,卷起衣服投奔戏班,写了三篇《谑谈》。以自身为主要角色,表演木偶假官藏珠之戏。 积公追来对他说:“想你佛道丧失,可惜呀,我们祖师说过:我的弟子十二个时辰,允许一个时辰学习佛教以外的知识,让让他们他制服异教邪说。因我的弟子众多,现在顺从你的愿望,可以抛掉音乐书了。
”唐玄宗天宝年间,楚地人在沧浪水边大办宴会,地方官召见陆子,任他为伶人的老师。这时李齐物出任河南府太守,见到陆子,以为他不平常,握着他的手,拍着他的背,亲手把自己的诗集授予他。于是汉东、沔水地区的民俗就不同了。后来陆子背着书来到火门山邹先生的别墅,正值礼部郎中崔国辅出京到竟陵任司马,与陆子交游,共三年,赠送白驴、乌帮牛各一头,文槐书套一枚。白驴、乌帮牛,是襄阳太守李赠送的,文槐书套,是卢黄门侍郎给的。这些都是自己所爱惜的,适合隐士骑坐和收藏,所以特地赠送。到唐肃宗至德初年,淮河一代人为避乱渡过长江,陆子也渡过长江,与吴兴皎然和尚结成僧俗忘年之交。陆子从小爱好写文章,就多加讽刺或劝谕。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害羞。忠言逆耳,从不回避,因此俗人大多嫉恨他。自从安禄山在中原作乱,他写了《四悲诗》;刘展割据江淮地区造反,他作了《天之未明赋》,都有感于当时社会现实而心情激动,痛哭流涕。一起收藏于粗布袋内,上元二年,先生年方二十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