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 | 孩子总说听不懂的“网络黑话”怎么办?专家:要拔“毒草”也要种“繁花”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云钰“白雪公主吃下王后给她的苹果,芭比Q了。”
近日,重庆市一小学语文教师李昂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看到这句话,既生气又无奈。李昂叫来学生询问情况,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你out了,我e了!同学们交流时经常这样说。”
“当时,我还不明白‘我e了’是什么意思,还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带调侃的意味。”李昂告诉记者,这种“网络黑话”令人摸不着头脑,他担心这种现象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好的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网络黑话”和“谐音梗”逐渐在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童中流行起来。它为何会流行?如何看待和处理类似情况?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了采访。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14/1731554137538_0.png
远离“网络烂梗”。李昂作/贵州法治报
他们都在说什么?
“老六”“栓Q”等词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流行起来
“妈妈,你是个老六!”谈起正在读幼儿园小班的儿子,明女士有些焦虑。她说,最近总被儿子叫老六,让她感到很不适。“我问孩子是否明白‘老六’什么意思,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大家都在说,很好玩!”
明女士查询了才知道,“老六”是一个网络流行词,用来形容很搞笑、不太靠谱、不走寻常路的人,“我立马严肃制止了儿子,没想到‘网络黑话’已经蔓延到了幼儿园,很让人担忧。”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所幼儿园的家长,他们也有同感:“孩子们都在说这类‘网络黑话’。”
“集美!尊嘟假嘟?”“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有相同感受的,还有这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谭婷。她告诉记者,儿子和家人、亲戚说网络语言太频繁了,经常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结果还被他嘲笑老土,让我与时俱进。”
一些中小学老师对此也有所体会。一位小学英语老师称,有一次,她上课时某句话结尾是“city”(英文单词,意为城市),她站在讲台上念完句子后就有学生在下面扯着嗓子夸张地喊出“city啊”(意为时尚、新潮),引起哄堂大笑。有些学生还经常使用“栓Q”(英文Thank you的谐音,意为谢谢)等谐音词汇,个别学生甚至会在上英语课时故意发出这样的音。
“以前,孩子们在作文上出现网络用语比较多,我会在课上引导孩子规范书写词汇。时间长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会‘躲’着老师说,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中更为明显。”一位小学班主任表达了她的担忧,这种现象应该被重视,学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分辨能力,长期盲目模仿、传播这些网络用语,甚至将其带入自己的学习生活,无论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锤炼,还是价值观的塑造,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黑话从何而来?
源于游戏、短视频,是孩子们社交圈的“入场券”
孩子们怎么学会这些“网络黑话”和“谐音梗”的?
“在网上除了上网课,玩游戏和看短视频是大头。听到的网络语言和‘梗’,也大多是从游戏玩家、视频博主那里学来的。不用学,听多了自然就入脑入心。”重庆一名初中学生告诉记者。
“大家都说,自然就秒懂了呀。”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对记者说道。
根据2023年12月发布的《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18年至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触网”年龄越来越低,小学阶段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89.5%提升至95.1%。另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其中青少年占新增网民的49%。
为何孩子们会热衷类似的网络词汇呢?重庆市语言学会秘书长毛志萍认为,中小学生是被互联网“喂大”的一代,他们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于是网络流行语也被他们乐此不疲地模仿、传递。学生并无恶意,他们会觉得自己使用这些词汇显得很“酷”、很“潮”。
“同时,有的孩子会认为这些标新立异的话,可以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有的孩子认为,不说网络流行语可能被排斥,于是为了不落单而讨好性地盲从。久而久之,‘网络黑话’和‘谐音梗’成为了孩子们融入社交圈的‘入场券’。”毛志萍补充。
小学五年级的浩浩便告诉记者:“如果听不懂、不会说,会有一种落后于其他人的感觉,尤其是同龄人说的话,你不懂会很难受。”
家校双方如何引导?
不能简单粗暴地抵制或反对,通过游戏、陪伴等引导孩子“有话好好说”
“‘网络黑话’和‘谐音梗’,显然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表达。”毛志萍认为,有的网络用语往往内涵空洞,语义歪曲,用词用字极不规范;有些甚至可能具有恶意、低俗的价值内涵。
当“网络黑话”进入课堂,一线教师如何应对?重庆一所重点小学的语文年级组长杨老师认为,“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抵制或者反对,要试着了解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需求,更好地对他们加以引导,让孩子知道玩梗的边界,无伤大雅的梗偶尔说说无妨,但不要将这类词语带入学习环境及正式交流的场合中。”
杨老师称,有一次他在上诗词赏析课时,当问及学生如何评价杜甫的《绝句》这首诗时,其中一位学生回答“YYDS!”全班哄堂大笑。“YYDS是你们年轻人的赞美,但杜甫肯定听不懂。如果用锦心绣腹、满腹珠玑来称赞杜甫,更能得到大家的‘点赞’。”他的话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孩子们连连点头。
毛志萍认为让“孩子有话好好说”,是家校之责,不仅要拔“毒草”也要种“繁花”。她建议,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语言景观,比如倡导规范用语的标语或口号,有针对性地贴出一些更有营养更精美的语言表达例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比如经典诵读或者翻译网络用语的活动,针对孩子喜欢的这些“网络黑话”和“谐音梗”,看看可以有哪些更好的表达方式。
同时,她也指出,比如“给力”“点赞”“硬核”“逆行者”等网络流行语,都是社会热点事件下带有正能量的表达,对于这样充满激情、生动活泼的网络流行语,青少年可以适度使用。
“于家长而言,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说不规范的语言。其次,要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比如,家里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语言游戏,例如,成语接龙、词语联想等,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孩子‘一样话百样说’。”毛志萍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