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口吃为啥很顽固?国外研究揭秘
与儿童早期的生理性口吃不同,大多数成人口吃都是顽固性口吃,为什么成人的口吃很难纠正?有什么秘密?先说结论:
实际上,成人口吃改正的效果好不好,不仅仅要看矫正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还要看个人的神经发育机制。
顽固性口吃者,在语音编码处理效率上很低,接受性和表达性语言发展滞后。语音理解和口语组织衔接不好,尤其是大段的、复杂的口语表达,会给语言编码处理增加更多负担。
1. 口吃的国际研究热门话题
认知神经机制:科学家们发现,口吃可能与大脑的某些功能异常有关,比如脑功能偏侧化、脑区间动态关系以及知觉功能的异常。这意味着,口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表达问题,它还涉及到我们大脑的复杂运作。
2. 口吃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
大脑在处理语言时,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部件需要协同工作。口吃者的大脑在处理语言时,可能某些“部件”运转得不够顺畅。比如,左脑前额叶和基底神经节之间的连接异常,就可能导致口吃现象的出现。
科学家们观察口吃者的大脑活动,发现他们在说话时,大脑某些区域的激活模式与流畅表达的人不同。
其中有一个发现很神奇:当说话出现口吃时,大脑运动区域过度活跃,相反语言和听觉区域却比较钝化,这说明口吃者在监听自己的语言时,是失控的。他没法做好前语言计划,也无法在卡壳时修正语言表达的方式。
口吃者语音感知的调节能力显示:当语音发现信号从运动区向听觉区输出,运动区比听觉区更早被激活,从而导致言语感知部分听觉时间延迟或处理过长,这也而引发不流畅的言语产生。
同时还有一个发现,这类成人口吃者仅通过减慢发音速度、模仿流利发音等方式,并不能奏效,因为这些只补偿了左侧语言功能区。
3、口吃纠正新方向
我们没法给语言神经机制重新编码,但可以通过外源性刺激,去调整大脑语言中枢的功能。比如:通过外部感觉信号:语音反馈、合唱、节奏引导,视觉提示等。内源性条件:内心抑制、长时间演讲、模仿社交场景沟通等等。重塑口吃脑区功能。内源+外源双重结合,也有助于帮助顽固性口吃者提升社会情绪调节能力。
所有的发音,都是语言感知和语言组织和传递共同作用的结果,口吃
成人口吃常用的方法
言语行为治疗:通过模拟日常对话场景,帮助口吃者逐步克服说话时的恐惧和紧张,重建流畅的表达能力。
听力反馈治疗:利用外部设备提供稳定的语音节奏,帮助口吃者找到说话的“节奏感”,从而减少结巴现象。
个性化团体治疗:在小组环境中,口吃者可以相互支持、鼓励,共同面对挑战,通过集体的力量推动个人进步。
矫正案例视频更新
↓↓↓↓↓↓↓↓↓↓↓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