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1-20 19:54:12

万里长安——《长安三万里》影评

只要关于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会在;只要长安的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0.webp

当灯光亮起,很多人诧异的看向泪流满面的我,但只有自己才能明白,从2019年《白蛇:缘起》以来,五年如一日的等待终于有了一个完满的答案。《长安三万里》仿佛当年的白蛇,唤醒着中国观众心中的“根”。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1.webp

和《白蛇:缘起》神话故事的新编不同,《长安三万里》是根据李白、杜甫、高适等人的真实历史事迹进行了改编,就观影效果来看,追光这次做的很成功。抛弃了蒸汽朋克、女同和我命由我不由天以后的追光,编剧终于回到了2019年白蛇的水平。对传统的故事和历史进行大胆的创新,又让这种创新能被绝大多数观众接受,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旧瓶装新酒”的叙事模式一度因为《哪吒重生》、《青蛇劫起》和《杨戬》人人喊打,而这次,追光如同2019年那样向中国观众说明,这是面向未来最好的一种传统文化叙事模式之一。

说回电影本身,个人觉得整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就在于其采用的叙述视角。片方并没有直接选用李白或者杜甫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故事,而是选用了李白的好友高适这个相对李白来说的“普通人”或者说世间人,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李白从20岁到去世的整个人生,以及盛唐时期其他诗人的吉光片羽。难得可贵的是,高适在整部电影中不仅充当故事的第三人称旁观者,本身也是第一人称的故事参与者,电影的进程也是高适的成长史,受到李白影响的高适找到了自己的路,写出了自己心中的锦绣,也从那个口吃木讷的少年成长为一位安史之乱中身负重任的爱国大将。抛弃了放荡不羁、我命由我不由天人设的追光,生动的刻画了原本在我们印象中相当扁平的诗人,用他的人物弧光告诉我们,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中国就在。如果说电影中最让诗迷激动的,那必然是一位位耳熟能详的诗人文人艺术家在各种情况下相遇的情节。李白遇见杜甫,李白知会孟浩然,饮中八仙齐聚一堂,王维遗世独立,李龟年琴音袅袅,吴道子挥毫万重……他们的诗风迥异,性格不同,但都聚集在了同一个城市:长安。正是长安强大的包容性吸引了他们,盛唐强大的国力带来的巨大的宽容度,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下,文学艺术茁壮成长,催生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万国来朝”。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3.webp

电影在诗人与诗人的相遇这个方面大做文章,放在其他题材可能还有喧宾夺主之嫌,但放在《长安三万里》中,只能说圆了多少人浪漫年岁中的梦。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碰撞,虽然电影按照史实,李杜年龄差异很大,但光是他们的相遇,就如同民俗戏曲中的“关公战秦琼”一样喜闻乐见,是浪漫派诗人巅峰和现实主义诗人巅峰的会晤,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交锋,是独属于中国的浪漫。虽然饮中八仙的群像图,相对来说有点生僻冷门,但能get到点的观众,就会产生一种狂热感。金龟婿贺知章,笔仙张旭,玉树临风崔宗之,以及“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在长安最繁华的酒肆中饮酒作乐。这种情景,在从前或者未来的任何一个时代,都再难出现,也正因为如此,看到这种画面的我们,才会如此的向往。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4.webp

电影对李白其人的塑造,不说是入木三分,至少也是取了世人对李白印象的最大公约数。少年李白狂放不羁、侠义心肠,为了互送好友吴指南的遗骨千里奔袭,第一次遇到高适就把真心话真本事倾囊相授;青年的李白游戏人间,纵横于声色犬马,为博舞女一笑而千金散尽,在扬州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中对影成三人;中年的李白诗酒横江、才华横溢,靠着自己的诗才得到皇帝赏识,在大唐长安如此多的诗人之间,李白都是最璀璨的那颗明星;晚年的李白仙风道骨、云淡风轻,从巅峰被推到谷底却依旧天真单纯至极,游览名山大川寻仙问道。可以说,不同时期的李白,追光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大量的历史记录,尽力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李白,还原了一个大众心中的李白。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5.webp

在塑造李白正面形象的同时,追光同样也没有放弃李白具有缺陷的那一面。李白极其喜欢与人定下约定,却又不把约定记在心中。电影中李白与高适定下过两次约定,而高适在履行约定时,换来的却总是李白的一脸茫然。而多次得罪权贵,不会溜须拍马则是更不用说,无论在哪一个时期的李白,都长久秉持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做人原则,这也解释了李白为何人到中年才因为求仙问道被玉真公主赏识。同样的,李白的天真烂漫,放到官场上也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毫无政治思维”,若不是大唐在肃宗时代还多少保留有一点政治宽容度,李白投身永王还写诗赞颂的行为不管谁来说和都只有死路一条。《长安三万里》在描写李白凄惨晚年是多少还做了一些美化,《新唐书》里的评价就要直白和猛烈的多了:世人皆欲杀。从世人皆知到世人皆欲杀,李白个人的性格弱点占绝大部分责任。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6.webp

但也是因为电影勇于描写李白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歌颂李白,才会获得如此多而广泛的好评。在我看来,同时去描绘李白的正反两面,恰恰是脱去李白身上“神性”,恢复李白所具有“人性”的必要措施。李白之所以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被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普罗大众所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狂放不羁(目无尊长)也可以在我们身边的某些人甚至是自己身上找到特质,也就是小说中常常会设置的“典型人物”。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与李白生活在在同时期的王维,人可以挺容易的在人群中找到不谙世事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中正平和的“贺知章”,但我想,找到诗佛应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可以说,《长安三万里》让李白真正成功的,就在于它塑造了李白的最大公约数,把李白的好、李白的坏、李白的喜、李白的悲融为一体,让李白不再是书上长篇大论里的大诗人,变成银幕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7.webp

而作为真正主角的高适,与其去用《别董大》或者“美人帐下犹歌舞”去说他是一个诗人,电影和影评作者到更愿意把他定义为一个李白身边的“普通人”。整部《长安三万里》是李白的人生之路,更是高适的成长之路。不管是在长安还是在边塞,高适人生的前四十年都在碰壁,相比于“谪仙人”的李白,他平凡的几乎一无是处。但高适从来没有丢下他建功立业的本心,屡屡碰壁的同时,他一步一个脚印的修改自身的缺点。没有名气和文采,他就努力读书,改掉口吃,最终写出了只属于他心中的锦绣。为人木讷老实,他就从和李白的相扑中学会如何骗人,最终在安史之乱中迷惑所有人,只要了一个最大的骗局。高适没有李白杜甫王昌龄王维他们的才华(电影设定),他只作为一名普通人,闪耀着只属于普通人的光辉。其实高适就是我们,其实我们就是高适,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8.webp

在细节上,《长安三万里》实际上也准备了许多给懂故事人看的彩蛋。像是李白和高适多次会面的黄鹤楼,电影为了突出人物的冲突,将李白看到崔颢诗以后的情感由感叹改为了忿忿不平。像是高适镇守边疆时看到白发苍苍的陇西兵,这批军人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真正意义上的军魂,银联卡曾经拍过一个长达16分钟的广告,名字叫《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说的就是这群陇西兵的故事。同样很推荐观众去看一下这个广告,它和《长安三万里》一样,有唤醒我们民族之魂的力量。而电影结束之后关于长安的诗词合颂,则是主创团队对诗词意境的深刻理解,也是他们带给我们的一份礼物。正是有着这些名句,我们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观众们的心,才被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诗词的力量,电影的力量,在万诗合颂中彻底彰显。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最高美学。

“只要关于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会在;只要长安的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电影中高适的台词也是主创团队对观众的寄语,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化自信。因为诗在,黄鹤楼毁了重建,建了又毁,但游人依旧络绎不绝,它本身的意义从不在于建筑有多古老,在于只有你真正的到达了那个地方,才会有感同身受。因为诗在,长安即使今天被叫做了西安,即使长安的诗里所描绘的景象今天已经难以追寻,我们也依然会喜欢这座城市,只因为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9.webp

《长安三万里》可能有人爱看有人不喜欢,它本身的缺点也很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但我想,这种电影可以争论但不能没有。它所代表的,从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或者说一部商业片,而是在这个被日日鼓吹“文学已死”、被西方文化渗透的无孔不入的时代,我们心中的最后一片净土。说来也是巧合,我上一次这么评论的电影,名字叫《白蛇:缘起》,这何尝不是一种传承呢?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20/1732103652983_10.web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里长安——《长安三万里》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