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丘吉尔如何吹响英国光荣与梦想的“号角”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5/1733393740215_0.jpg温斯顿·丘吉尔(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 这本丘吉尔演讲集,有很多不同的读法。首先,可以把它当做一本励志书。第一重激励来自丘吉尔的人生经历。大家知道,仅从天赋判断,丘吉尔作为演说家的优势并不明显:他“走路弯腰,上唇无力”,嗓音并不洪亮,还饱受口吃困扰。上帝并没有把最好的牌发给他,他却靠艰苦的努力、超乎寻常的自我约束和顽强的学习获得了重新洗牌的力量,成为上世纪公认的伟大演说家。
第二重激励来自演讲本身。它们大多诞生于丘吉尔在个人政治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是丘吉尔以全部激情与勇气发出的“狮吼”。几十年过去,世事变迁,但那种不服输的气概与坚忍不拔的高贵精神仍然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本书的“鸡汤”功效只是副产品。丘吉尔身处上世纪前半叶世界政局的最前沿,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人、主要领导者。所以,这是一本充满文学色彩和个人印记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国际关系史”。它主要讲述的是英国的光荣与梦想。无论读者对这段历史是否了解,在认真读过之后都会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其中大量鲜活生动的细节,可以填补历史教科书的空白。它让读者直观地看到,作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如何进行日常辩论与重大表决;二战中的英国是如何面临重重困难但却斗志昂扬;冷战的“铁幕”怎样一点点地笼罩欧洲;联合国又是怎样从设想变成了现实......
众所周知,丘吉尔曾因“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以及捍卫人崇高价值的光辉演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用文学笔法讲述历史,是丘吉尔的拿手好戏。这些至今仍激情四溢的文字,是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爱憎分明的文学叙述。丘吉尔的二战演说之所以能点燃举国上下,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战斗激情,正是因为它们替众多听众表达了他们对自己文明的骄傲、期盼和热爱。在丘吉尔的叙述里,英国参加二战的目标与其和平时期的奋斗目标并无二致,那就是“让所有人在和煦的金色阳光里快乐地漫步”。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5/1733393740215_1.jpg
根据丘吉尔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至暗时刻》(2017)剧照
不过,丘吉尔并未因此而沦为狭隘的党派政客,仍然进入了二十世纪最伟大政治家的行列。因为他能够在危急时刻跳出意识形态壁垒,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重,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显示了政治家应有的胸襟与胆略。所以,从历史、政治角度进入这本书,读者会发现一个更全面、更复杂的丘吉尔。
当然,读者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修辞典范进行文学研究,当作演讲范文进行口才训练。丘吉尔自己就说:“我是靠笔和舌头谋生的人。”单凭其中一项,丘吉尔已足以傲然世间,但两者在本书中其实难分难解,合二为一。作为英国历史上词汇量最大的作家,丘吉尔创作的演讲词就像他所描述的密西西比河一样——浩浩荡荡、不可抗拒。其风格之多样亦如汪洋大海,丰赡雄奇。“鼓舞人心、谆谆劝告、感人至深、令人信服、花言巧语、振聋发聩、恃强凌弱、无情谩骂、引人狂怒……”在本书译者列出的诸多风格之外,还有许多可以补充:庄严堂皇、幽默机智、激情澎湃、冷静平和……仔细研读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读者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丘吉尔是如何将演讲这门技艺,升华成为一种艺术,淬炼成为一种威力无比的斗争武器。丘吉尔一生演讲结集多达皇皇八大卷四百万字,本书只是当中最著名的一小部分。读者无需贪多求全,随意品尝汪洋中的一捧,也会有酣畅淋漓、霍然病去之感。
丘吉尔当政时的英国,已经失去了雄霸天下的旧日荣光,但威仪尚存。丘吉尔本人与他的演讲,就像是一支嘹亮的“号角”,不断地将所谓帝国的荣耀,英国民族的精神,吹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而今“号角”已去,其号声却不时重新奏响。2017年,世界银幕上两部重要作品《敦刻尔克》和《至暗时刻》,都是这一号声的回响。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回响,这支“号角”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力量。如此持久的影响力,着实值得读者深思。
(本文作者系《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一书译者)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5/1733393740215_2.jpg
《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
作 者:【英】温斯顿·丘吉尔著
译 者:温华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定 价:88.00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