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喻对话粥左罗:如何治愈“拖延症”?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0.jpg春藤 第1166篇原创好文
全文:9483字丨25分钟阅读
本文营养值:★★★★★
启发度:★★★★★
适读对象:0-18岁孩子的家长
春藤说
拖延症,不仅是孩子,也是当下许多成年人无法解决的困难之一。
1月18日,未来春藤创始人老喻在直播上连麦“新媒体变现圈”社群创始人粥左罗,开放性地探讨了拖延症、时间管理、自我改变、个人成长等话题。
以下是直播精华内容回顾。
关于自我改变
老喻:今天的话题是拖延症,拖延症的背后是时间管理的话题,是自我改变的话题,再往深探究就是一个人能不能改变。
比如粥左罗同学,大家都认为你是以一己之力,根据个人努力实现了特别了不起的个人成长,你突破了很多,也发生了很多改变。
但是,按照一些哲学家的观点, 一个人的改变被包含到他的命运中去了,你的这些改变其实就是本性的一部分,就是说你根本没改变。
这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人是命中注定的,再倒推,一个人是无法改变的,他是无法管理时间的,是有拖延症的。
也就是说,拖延症是一个“绝症”,是无法被治愈的,你赞成这个观点吗?
粥左罗:我不赞同。我认为,人的命运性、不可改变性是从非常宏观的角度去看待的。
生在西藏的人和生在深圳的人,可能非常不一样;生在北京的人和生在我们山东老家农村的人,可能非常不一样;我们生来是一个人,有些生来是一头猪;有的人生在罗马,我们是想去往罗马。从大的角度上来看,是存在命运性的。
但是,我们所说的 “改变”都是从非常小的角度来讲的,是个体怎样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或者改变自己的做事策略。大多数人思考的或者正在讨论的都是这些小的东西,我认为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改变的。
老喻:你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我是看到你如何从零开始成长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你用一种很沉稳的方式实现了一个快速的成长,你把2022一整年要做的事情,甚至未来一两年要做的事情,都已经规划好了。
这两种看起来有点儿矛盾、对立的状态,却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果,你是怎么做到的?
粥左罗: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来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我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从农村过来的孩子普遍就有矮人一截的感觉,城市里的孩子好像每天都特别阳光,特别正能量,特别积极。
我发现了某些东西不可改变, 比如我生下来父母是谁、我生在哪一个村子里、我在哪一条街上长大……是不可以改变的,这造就了一系列不可改变的因素。
但是,在长大之后,我发现成年的自己开始拥有各种各样的独立的选择权——我的父母是谁,我不可以选择,但我的朋友是谁,我可以选择;通过怎样的努力去上哪一个学校,我可以选择;毕业之后去哪一个行业工作,我可以选择;工作的时候选择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我也可以选择。
所以,宿命论就是你诞生出来的时候,那些被规定好的东西,你是无法改变的。
我这个人从来不去埋怨自己的出身,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因为我觉得这个就是命,是无法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我抱怨太多、纠结太多,也没有意义。
来到北京之后,我就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 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东西。我就发现,自己有很多课需要补,人家从小就知道什么叫法拉利,什么叫LV,我想要跟别人在很多方面上达到同样的认知水平,我需要补齐之前多年落下的东西。
我会逼着自己更高效地学习,更快速地学习,以及更好地利用时间,也就养成了高效阅读、学习、认知的习惯。每年,我都会要求自己在很多方面上成长,从2014年大学毕业到现在7年,我确实也感受到自己每年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2.jpg
老喻:粥左罗同学在毕业之后,孤身一人在北京,一开始在一家公司里工作,很快的时间就做到副总裁,也做了一个特别棒的一个产品。之后他自己创业,同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年入千万以上。
当然,财务上的回报只是一个小的指标,我更欣赏粥左罗同学把自己的作为和公司做的事情合二为一,我认为他做出了一个特别好的示范。
这并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毕竟很多人都想努力,但你在很短的时间里用一种很稳的方式实现了,那你是怎么做到的?
粥左罗:我认为, 很多东西复杂不如简单。我做的第一份比较正式的工作是新媒体编辑,当年我们新媒体小组里大概6个人,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努力学习怎么写新媒体文章,每个人都有能力写出阅读量特别高的爆文。但到今天,依然还在从事写作工作的,只有我一个人了。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不相信,简单地坚持、长期主义去做一个事、专注地在一个领域里深挖,可以成就很大的事情。
我会发现,在做工作的路上,很多人看到更大诱惑就转走了,比如2017、2018年比特币很火的时候,有的人就不做编辑而去跟别人一起搞比特币;有的人做了两年的编辑,别人抛出了橄榄枝说你可以来我们公司做公关,他就去做公关了。
我是从2015年8月开始写作,到今天我依然在写作,因为我相信简单的力量,机会遍地都是,但机会有的时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大部分能够做好的事情,我都更相信简单的东西。比如很多人都问,你是怎么把公众号做到100万粉丝的,似乎还有什么妙招。我的回答很简单——在你的领域里,你能够持续写出比同行更好的文章来,流量就会往你这儿流动,你的粉丝就会越来越多。
如果你做不到内容本身比同行更好,只是用其他各种妙招去推广账号,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因为一个没有办法自然增长的东西,再推广也没办法把它放大。
我在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我都会找到最简单、最核心的逻辑,朝着它反复地做,持续地做,刻意优化地做。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3.webp
关于拖延症
老喻:拖延症真的是一件挺烦的事情,想要治愈也是挺难做到的。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做的事情为什么可以一步步地往前去推进,而且整个节奏控制得还不错?
粥左罗:说到拖延症的时候,很多人还没有触及到本质,比如迟到或者卡点到,也算是拖延,因为他本来可以更早到。
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的的截止时间是今天晚上11点半,只要11点半完成,那就是ok的。你前天想做,最终没做,今天上午想做,也没做,你拖到了今天晚上7点开始做,还是能够在截止时间完成。我觉得这个不存在问题。
我认为,能够被拖延的就应该被拖延。什么意思?既然11点半交,如果10点开始做能完成,为什么要提前做呢?也许前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种情况说的是,拖延,也按时完成了。
还有种情况是,拖延了,却没有按时完成。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是不完成也ok,那在人性这个角度上,基本上就会完不成。
所谓的拖延,只是在某一个时间要做某件事,如果没做这件事,时间还是被其他事情填满了,也许是因为在优先级上这件事情并没有排到这个位置,而你误以为应该排到这个位置。
如果按照常规理解中的拖延症,我其实有非常多的拖延症,我今天的代办清单上有很多事情是我今天要做的,其中有5件事我不做也ok。那我不做也ok,今天的24小时一定也会被填满,我会做另外的事情。
实际上我在大脑中把这些事情排了序,今天我做的这些事就应该比它们靠前的,所以我就拖延了那些,去做了这些。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4.jpg
老喻:大家都把拖延症看作是一个“绝症”,但你说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我们觉得一件事应该立即完成,不应该拖延的时候,它背后可能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极有可能这件事你是可以选择不做的。
我自己有一个经历,有一件事情我拖了特别久,我感觉很烦,也很恼火。人在拖延的时候,都会给自己找借口,就在我想着怎样安抚自己,在找借口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件事情竟然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所以,我觉得 拖延症的第一步是先评估这件事情,它是不是一件你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但是,对事情说“不”本来就是非常难的,比如经常有朋友问,读书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我总是回答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快速识别出哪些书你不用读。
粥左罗:这也是我做事情的一个习惯,人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时间又是有限的,很多事情我们以为自己拖延了,本质上很可能是这件事没有必要去做。
老喻:不管你是做新媒体,还是做社群,还是你的图书出版,我觉得你的执行力特别强,稳步推进地把一件事做了,就是一拳打出去就打出响的感觉。
我觉得你像一个项目经理,埃隆马斯克也是项目经理,他把一个项目管得特别好,我觉得这是一种时间管理更上一层的能力。如果将这个问题解决了,拖延症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如何完成一个项目的?
粥左罗:我做的事情是不多的,我不会让自己一年里做很多大事,也不会让自己在一个阶段里同时做好几件耗时比较大的事情。
在我的认知里, 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应该遵循“大力出奇迹”的方法论的。我在一个单位周期里,我比别人付出的总量更大,或者我做的总时长比别人更长。
我做很多事情特别有效果,因为我要完成一个目标,我要完成得比别人更好,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更高频地去做这件事,更大量地去做这件事,所以我会把其他的事情先放下,就是说很多东西我都不做了。
我特别喜欢滑板,我喜欢健身,我喜欢看电影,假设我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想要写一门课程,或者想要把公众号做起来,这段时间里我可以放弃我的滑板,放弃去健身,也不看电影了,我会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时间和心力放在一件事上。这就是我最核心的方法。
老喻:你又强调了一点, 在某一件事情上,一个人必须达到了一定的浓度,才能够形成局部优势,才能够击穿,才能够产生效果。
这又冒出了一个自制力的问题,我身边很多从事科研、考上顶尖的学校,或者从事特别职业化的工作,像是作家等等,他们都特别能够非常专注地做一件事儿。像我真的做不到,只有走投无路的时候,没办法,这件事必须得做了,我才会去做,却不会积极主动、常态化地去干这件。
关于自制力和习惯力,你怎么做到的?你从小就是这样,还是什么时间点形成的?
粥左罗:我分享一个方法论叫 “急也不急”,什么意思呢?你让我整整一年不看电影,不去做我喜欢的事,光做这一件事,我也是做不到的。
我之所以采取“大力出奇迹”的方式,恰恰是因为我认为常态化这样坚持下去,人会疯、会崩溃的。我采取的是 “在更短的周期内,付出别人长周期内才能付出的浓度”的方式,比如你写100篇文章要花两年的时间,我写100篇文章只用6个月时间,等于我用6个月时间干完了你两年要干的事。
如果两年都这样做,我是受不了的,我才会在短周期内去浇灌更多的精力、时间和心力,这样得到的反馈,反而是更让人愉悦,更让能够做下去的。因为“大力出奇迹”的方法在单位的时间颗粒度上,你能见到的效果是比别人多的。一个人花两年时间写100篇文章,他两个星期能感受到的进步,可能我三天就感受到了,所以一定是我更能做下去,因为我在更短的时间感受到了进步。
减肥也是同样的道理,每次减肥我用的也是“大力出奇迹”方法,那种细水长流的方法,减一斤可能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我用“大力出奇迹”的方法减一斤只用了两天,我显然就更愿意做下去,因为我比你在更短的时间看到了反馈。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5.jpg
老喻:你的分享让我想到了一个健身的理论,每天不痛不痒地做一些运动,不如每周有两次集中燃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让你的心跳达到某个程度,健身的效果还会更好一些。
事实上来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但绝对不是去消除某一件事,这一点对我很有启发。当我们遇到某些挑战,不管是拖延症,还是恐惧感,你要做的事情不是去消除它,而是如何去和它共处。
你所选择的一种共处方式是在某一段时间集中火力达到一定浓度,通过“大力出奇迹”这种高密度来实现,有比较高的效率,又有特别好的反馈,这种方式对你是有用的。对别人来说,可能会有不同的有用的方式。
我好奇一件事儿,你在项目上的执行力,以及你在单位长度内能够达到一定浓度和密度,跟你在体育方面的特长有关系吗?
粥左罗:这个应该没有关系。如果说学体育对我有什么影响,也包含在我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事情上。学体育的都知道,在很多项目上你能记住冠军,你记不住亚军,季军,更记不住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它培养了我们一种竞争意识。
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这么去付出,因为在社会上,在这个世界里,在整个职场上,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大批人跟你在做同样的事情。
如果你用更“大力出奇迹”的方式去付出,你怎么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如果你做不到比别人更好,资源、流量又为什么往你这儿流动?如果我写文章不能比大部分写得好,体验感更好,我在竞争上没有优势,我希望多人关注我的公众号,那就是一个谬望。
我经常去跟很多人说,你为什么要努力,你为什么要比别人去找到更好的方法,是因为做任何一个事,你都是在竞争中去做。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6.webp
关于时间管理
老喻:我反思一下,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就特别差,爱好比较多,随便一下注意力就被转移了。很多人在这样一个手机短视频时代,时间碎片化,像被吸血鬼一样把时间都吸走了。时间管理方面,你个人是怎么做的?
粥左罗:我一直认为,人性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考验,一个男士经常去那种灯红酒绿的地方,他难免要沾水;一个人的抖音天天挂在那里,一打开手机能看见,他难免会点开,只要点开了,平台已经计算好了,有的人喜欢豪宅,有的人喜欢美女,有的人喜欢看段子,你就很难控制住。
在很多地方上,我们采取“隔离”的方式比较好。我可以从来不去酒吧喝酒,我可以从来不参加某些聚会,这样保证了我在情感经营上被隔离了。在使用这些社交工具上,前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房子,我卸载了之后,最近就没看了,我把抖音也卸载了,我最近也没看。
这就是“隔离”的方法,如果我能够触手可及,我当然会去摸它,比方你现在在工作,手边上有瓜子,你会本能地去摸它,只要你嗑就停不下来。我把这个瓜子扔到垃圾桶里,或者我干脆不买,这个事情就解决了。
还有一种方式叫“挤占”,如果你当下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你当然会选择做一些更舒服的事情。如果今天晚上老板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说今天晚上11点必须要交年终总结,否则没有年终奖,我不相信在今天晚上你还会刷抖音。
就是说,有没有更重要的事情把你这个不重要的事情给挤占了,这个很重要。很多人之所以每天刷两个小时抖音,本质上是因为他可以这么干,他刷了抖音也没有失业,也没有吃不上饭,也没有被公司开除,也没有被领导批评,所以他刷抖音没问题。
那你是不是可以给自己安排更多的,或者主动创造更多的今天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事情,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7.jpg
老喻:每天工作的时间、学习的时间,你是怎样来安排的?
粥左罗:我这个人没有真正的自制力,也没有完全做到自律,所以我经常会 设定一些公开的我必须要做的事情。
比如我前段时间刚完成了一个计划,就是连续直播100天,从来不间断,这样我每天就要有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做直播。如果我没有立公开的flag,我很可能每天就不会有两三个小时来做直播。
再比方我决定做一个新媒体变现圈的社群,我承诺一年给大家分享100场,平均每周有两场。这两个事情我收了别人的钱,别人报名来参加我的社群,我承诺给大家分享,这也变成了必须要做的重要事情。
在每个阶段,我都给自己去设定很多这样的事情,所以我每天就被这些事情填满了,我就没有办法去刷抖音或者干一些无聊的事情,因为我只要那样做了,可能今天我就开不了直播或者没有办法完成今天的分享。
老喻:这背后还有一个命题,包括苏格拉底在内的好几位都在讲“人为什么去做选择”,它到底是基于理性的,是基于感性的,是基于冲动的,基于动机的,还是基于欲望的。后来有一个结论,它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某一个单方面的结果。
举个例子,当你去选择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也许你的动机和欲望告诉你选择a,这个时候你的理性就开始起作用了,并不是问你为什么不去选择b,而是开始服务于感性和欲望,告诉你选择a有这么多好处。
很多时候,一个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他到底是真的在选择,还是他早就选好了,只是在自圆其说。
你刚才提到要承认人性,再奔向源头探究, 人其实就是被欲望和动机所支配的动物,它的理性又服务于感性。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拖延症、时间管理等等所有东西,回到源头就有一个人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欲望,或者叫设定自己的动机。
我也特别想问,你的工作,你做所有的事情,你个人的成长……你觉得你的动机是什么?
粥左罗:动机分为很多种,因为人的追求是多样化的。
赚钱肯定是一个动机,这个是所有人的动机,你可以不爱钱,但这个社会需要你爱钱,比如你想要租一个更好的房子的时候,你就需要钱。
第二个动机就是成就感,不同的人成就感来源是不一样的,我更多的成就感来源于我在这件事上比别人做得更好。
还有一种动机是一些社会关系的动机,我希望把我的家庭经营得更好,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更优秀,这是基因传承的一个动机,必然会导致我要为此去付出努力。
我觉得,动机、目标、欲望等等都是本源的牵引力,很多人说自己需要更多钱,大家的努力程度却是不一样,因为更多钱中的“更多”,每个人的数字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你已经年薪百万了,为什么还这么努力,因为在那个人的动机里他想要赚10万块钱,在年薪100万了还更努力的人的动机里,这个数字是1000万。
我就会觉得,这些本源的东西是最重要的。比如你没有办法每天啃菜椒、吃黄瓜,因为你不需要练那身腱子肉,不需要保持低的体脂率,但彭于晏需要,因为彭于晏不那样做了,他的很多动机、欲望、成就感就无法完成。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8.jpg
老喻:还有一段时间,你要荣升爸爸了。爸爸妈妈的时间管理还是一个挺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分配放在工作、家庭、孩子身上的时间,以及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时间。
在这方面,我的经历完全是坏的经验,但我这个“患者也有权来发言,因为有的时候患者往往比健康的人更了解、更懂得健康的意义。
我在海外生活也挺长时间,已经有10年时间了,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陪伴家庭的时间更多了。大部分的老外家庭,每个人的社交活动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不管你多么了不起,不算你是官员还是上市公司老板,你回到家就是一个普通成员,你该倒垃圾你就得去倒垃圾,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咱们过去的40年里面,整个经济突飞猛进,机会非常多,很多男性女性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事业上。作为90后,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是如何看待回归家庭这件事的?
粥左罗:我现在的感受,大多数人还是以事业为重,哪怕生了孩子,也许是因为经济的压力,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家庭正在从一个较低收入往高收入奔的阶段,这种美好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还没有达到。
加拿大和美国的很多家庭达到了,有了物质基础,才会想到给孩子更多精神上的陪伴。而在中国,爸爸妈妈会选择给孩子足够的物质基础,可能会减少对孩子的陪伴,我感觉这还是一种常态。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9.webp
关于“微习惯”
老喻:你是一个发生了特别大改变的人,再回到开场那个哲学性的问题,你觉得一个人能改变吗?还是说改变已经被包含在他的命运里面了。
这段时间,特别流行讨论“微习惯”。
一本书里面就讲到了一位女性,她遭遇了非常多的不幸,家庭、事业一塌糊涂。她希望能够发生改变,一直都觉得困在漩涡里出不来。
后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她每天都在一张小贴纸上写一件事,事情不分大小,然后把这张贴纸贴在一个地方。如果今天她把这件事情做了,她就把贴纸给扔掉。
过了一阵儿,这个人就发生了一个特别大的变化。
你特别提到了反馈,你在管理自己的时间、精力,管理自己项目的过程中,顺应了人性,也有效地利用了反馈。我觉得你这种反馈的思维也传递到了用户身上,你在行业内的口碑是非常棒的。
我刚才所说的微习惯,通过一个微小的动作所获得的反馈,你有什么心得跟大家分享吗?
粥左罗:我觉得微习惯特别重要,我有成功的减肥经历,而且多次成功。很多人之所以不知不觉变胖了,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得到每一天的反馈。只要你每天都能做到一件事,你都不可能很快变胖,那件事就是每天称一称体重,把这个数字记下来。
之前一个多月,我差不多胖了七八斤,就是因为我没有每天称体重。我过去有一个习惯,我每天会称两次体重,还会将数据发在朋友圈里,我看到那个数据比平常高一点儿的时候,我就已经产生了警觉。
如果今天明天后天我都重了一些,但我没有去称体重,没有看到这个数字,也就是没有看到小反馈,我就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你就不会及时地干预。
不管是做好事还是抑制坏事,都要看到更微小的变化。有的人会问,我做直播或写文章,做了很久也没有得到什么反馈。
我会告诉她,你很可能把反馈定得太大了,如果定得小一点,你就能找到反馈。比如你以前写300字很困难,你现在写300字比较容易了;你以前直播的时候结巴特别多,口齿不清晰,现在虽然观看人数没有变得更多,但你至少不会再结巴了,这些都叫微小的反馈。
你让自己每天能看到微小的反馈,也是对自己一种奖励,就像嗑瓜子一样,你对微小反馈也是会上瘾的。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10.jpg
老喻:你不管是在做公众号,还是在自媒体的平台,有一个特别关键词就是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成长,这个成长也包括持续学习的反馈,这种学习的小闭环的反馈从何而来?
粥左罗:我也会把学习变成一个微小的反馈,我不会因为看了一本《人类简史》,就希望通过这本书有一个大的变化。而是我今天我在看《人类简史》,它讲到了婚姻家庭,我就可以用这一页我学到的知识点、认知、观点,去解释生活中我看到的一些现象,比如别人的家庭关系、我听说的一些家庭矛盾,那这一页的学习让我得到了正反馈。
我经常直播,早上在路上我听了一下《自卑与超越》,当我听到一个小故事、一个小观点,我会想到今天晚上直播的时候,我要把这个讲一讲,然后被大家吸收了,大家学到了新知识也很开心的时候,我就得到了一个正反馈。
我不建议大家学某一个技能、听一门课、看一些书,总是想着得到很大的正反馈,大的正反馈一时半会是看不见的,如果光奔着那个去,你就很容易丢掉了过程中持续的小反馈。
老喻:我也觉得学习要进入到场景当中,如果学习能够和当下做的最主要的事情结合起来是最好的,你就是把你的自我学习和你的事业结合在一起了。
一个人可能想要治疗好拖延症,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他至少得是一个对自己真实的人,否则他永远会骗自己,因为人最擅长于自己骗自己。所谓的拖延症,本质就是自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骗过了自己。
最后一个问题,一个人如何做到真实?不管是体现为对自己的真实,还是对他人的真实。
粥左罗:我觉得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人是不是想要做得真实,也许很多人认为去伪装、去修饰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个世界,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选择。
我个人认为,真实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个世界,包括应对各种人,应对各种事,应对各种关系,真实可能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我在各种事情上真实的话,会让我更直接、更现实。
老喻:今天的话题是拖延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做出一番事业,本身就是一个时间管理的正面案例。
时间管理可能是一个伪命题,更多的是一个人如何和人性最深处的弱点,也就是拖延,和平相处。可能要像驯兽师一样去实现某些自我驯服,去和它共处,而不是试图去消除它。
直播预告:1月,老喻将分别对话古典、粥左罗和敬子,跟3位老师一起看教育、聊未来。
1月24日,老喻将会连麦“整理教母”敬子,聊聊如何和孩子一起学会“断舍离”,拉近亲子关系。扫码预约,才能准时观看直播哦!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11.webp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12.jpg
好文推荐
北大心理学博士:给孩子立规矩,你自认为「正确」的话,实则暗藏危险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13.jpg
大咖直播
老喻对话古典:如何“规划”人生?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14.jpg
儿童影单
这6部高分教育纪录片,揭示了教育的真相!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09/1733700054708_15.jpg
新课上新
管教孩子时,明星家庭都在学的4字教养法,比打骂吼管用100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