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2-10 20:49:13

《唐人街探案》:到底谁是凶手,谁是受害者?

(注:本文含有关键情节剧透)

2016年第一个院线片惊喜,原以为就是个喧闹的烂俗喜剧。看完才发现,原来是一部用喜剧外壳包装了悬疑探案内核的影片,是真的在“探案”。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10/1733834953350_0.jpg

这种以喜剧混搭其它跨类型元素的影片,倒是不少见。比较典型的是用喜剧去混搭犯罪、惊悚或悬疑元素,比如埃德加·赖特制作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比如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性本恶》,当然,把这种混搭玩得炉火纯青的应该是科恩兄弟了。而在这种类型混搭影片中,会有一些常见的角色设计,比较典型的便是“几人组”模式。

本片的角色设置,可以归结为,两套“逗比加呆萌”二人组模式,一组是秦风和唐仁,另一组是黄兰登和坤泰。每组都是一个人疯癫不靠谱,另一个人偏正常又偶尔呆笨的搭配,这种组合非常容易产生戏剧效果,一个负责制造混乱,另一个负责把故事拉回正轨。不过本片对于角色的一些特点的设计,有点多余,比如王宝强的口音,比如刘昊然的口吃,反倒会给演员增加压力并干扰表演,得不偿失。但整体上,这个双二人组模式的设计,还是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在推进剧情上也显得比较自如。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10/1733834953350_1.jpg

除了角色,剧本在故事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细节到位,叙事的层次感和节奏感都不错。

在本片的前半部分,喜剧性占据着主导地位,故事以一种荒诞的形式被推进着,过程比较流畅,不过在喜剧包袱的设计上,倒做得不是很好,少有新鲜感。这也使得王宝强的表演显得更加用力过猛,不过当他不笑时,表现得还是可以的,比如用脚解手铐时的表情,比较到位,而且这种表演反倒更容易引人发笑。喜剧表演真不该太外化,容易显得浮夸。

当进入后半程,悬疑性开始主导时,影片开始发力,逐个细节,一波接一波地揭开整个故事的样貌。索性这里我们来捋一捋脉络,并做简单的拓展性设问。

影片对案件的第一次解析,是颂帕在儿子丹死后“心理产生异化”,开始跟踪儿子的同学思诺(但影片却没说他为何选择思诺,消失的相机存储卡,有一定暗示,但其实无从定论)。后来他把思诺诱骗回家,实施强暴。之后思诺把这些写到日记里,深爱着养女思诺的李先生,看到日记,无法忍受。于是他提前潜入颂帕家,杀死颂帕后,引来运货的替罪羊唐仁,并借他完成脱身。当我们以为真相大白时,影片出现了大家都很喜欢的手法——剧情反转。秦风经启发后推测,颂帕是同性恋(这样也就根本不会侵犯思诺)。儿子死后,他怀疑凶手是思诺,便开始跟踪,思诺发现了他,便用伪造日记的方式,让深爱着自己的养父以为她遭到强暴,并把她精心设计的杀死颂帕的方法写在日记里,暗暗引导养父实施(注意,反转时没有明说为何思诺只因被跟踪就起了杀念)。后来她遇到了唐仁和秦风这个探案二人组,于是临时决定利用他们,指认出养父是凶手,进而除掉这个爱着她的养父。

影片以思诺那个诡异慎人的笑,让“探案”暂告一段落,以一种半开放的方式,处理了结尾。我倒不觉得留下的那些没做解释的部分是设计缺陷,而是比较讨巧的合理省略。由此可以引发很多有趣的讨论。相机存储卡里到底是什么,是思诺被辱照片或仅是些思诺跟丹的合影亦或是颂帕跟踪思诺拍下的照片?颂帕到底为什么跟踪思诺?小男孩真的死了吗,若是,死因究竟为何?小女孩到底有没有被强暴,若有,那到底是被谁?这一切到底是不是小女孩策划的,若是,小女孩的杀人动机到底是什么,杀死颂帕是替她自己还是提小男孩报仇?所谓的反转会不会只是秦风的过度解读,借此来虚构一个他梦寐以求的“完美犯罪”?所有这些设问,影片都选择不去明说了,留下想象的空间与解读乐趣。另外,这些隐式的拓展可能性,也得益于影片把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了别的国家,所以话也方便说一点,这个故事其实说到底可能是非常黑暗的,并且涉及一些不好明说或说太多的话题。

这是陈思诚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作品,而且仍是自编自导,处女作有不少毛病,而到了这部,让人刮目相看。悬疑喜剧的剧本,不是谁都能写好的,这里面的积累与设计都考验着一个创作者的实力,尽管这里面会有团队的共同努力,尽管我们可以看出影片中一些对香港动作喜剧、经典侦探影片的桥段、镜头等等的学习与借鉴,但是能把所有这些揉成最终这样的效果,在国产片中,已属难得。

心生评分:8分(十分制)。

(影咖App独家供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朋友圈~谢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人街探案》:到底谁是凶手,谁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