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2-23 01:12:00

找回自己的声音

《我说话像河流》带我们走近一个男孩,体验他与口吃从斗争到和解,从羞愧恐惧到肯定接纳的过程。故事作者、诗人乔丹·斯科特( Scott,后称乔丹)真实动人的亲身经历,加上凯特·格林纳威奖得主西德尼·史密斯( Smith,后称西德尼)无与伦比的图画,共同成就了这个充满诗意、力量与希望的作品。

故事是典型的三幕结构。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头”,用了3个跨页,引出故事主角和他的困境,很吸引人继续往下看。第二部分是故事的“中段”,用了15个跨页,包括1个4P大拉页,带我们走进男孩普通却艰难的一天。男孩在学校被嘲笑、被孤立,他不想去学校,但这天轮到他上台分享,雪上加霜的是他说话卡得更严重了。幸好善解人意的爸爸解救了他,他们来到了河边。“单独和爸爸在一起,安安静静的,感觉真好。”男孩还是忍不住回想学校的情景,沉浸在痛苦里。其实他不是孤立无援,爸爸一直在他身边。“看见水怎么流动了吗?你说话就像那样。”男孩尽力体悟爸爸的话,体悟自己的口吃和河流的关系。父亲终于让孩子与周围的世界重新建立了联系。第三部分是故事的“结尾”,只用了1个跨页加1个单页。男孩不再孤单,爸爸给了他一个大自然中的朋友,他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全书以男孩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结尾,“我说的就是那条河,而且,我说话像河流。”乔丹说:“对我来说,让孩子回到用自己的方式说话,这真的很重要。人们总是认为,你必须克服口吃,你必须说得流利。”《我说话像河流》是一本大胆的书,故事的力量和真正的希望是对主人公无条件的肯定和接纳。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3/1734887520578_0.webp

《我说话像河流》内页

乔丹长大后依然口吃,但自信、勇敢、强大,就是爸爸的比喻打开了他的心结。他将自己的作品视为“以诗歌的方式探索口吃”。2009年他出版第二本诗集《布拉特》,故意写得难以朗读,出版后他巡回公开朗诵,将自己的口吃展示得一览无遗。画家西德尼认为,每个人都会面临与男孩相似的冲突和困境。他喜爱墨水和水彩,但在这本书中,为探索角色的个人情感,他尝试了各种不同媒材。“在引入多种媒材之后,只要不被打扰,它们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美丽的纹理。我发现这也是对文本深刻的隐喻。”作者不是一个故事的旁观者,他们描绘了自己最真实最独特的个体生命经历,并尝试去触及人类的普遍经验。

刘清彦的译文较好地还原了原文的诗意、隐喻、意象和色彩,细腻而妥帖。为了读者有良好的阅读体验,美编在字体、字号、分行、字间距,还有封面手写字等方面颇费了一番心思,“自由诗模仿了说话的中断或停顿,同时也让读者放慢阅读速度,使文字得以沉淀和稳定。”

阅读时,我们和主人公一起忧伤、战栗、平静、释怀、接受,深深体验到那种心灵的触动和被滋养。有个诗人、评论家是口吃患者,他读完《我说话像河流》也深有感触:“如果我小时候有一本这样的书,我就不会那么害怕开口了。虽然它不能治愈口吃本身,但这本书能在治愈孤独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种孤独感是口吃最痛苦的事情之一。”

其实,即便没有口吃,每个人也都会有包括表达困难在内的类似遭遇。正如乔丹说的:“说话的时候,你难道不会忘词?难道不会犹豫或者停顿?难道不希望自己说点别的或者找到一个更好的词来表达自己?”常立老师也说:“每个普通人都会在某时某地成为障碍者的。”书中的男孩是你,是我,是每一个经历过心灵困境的人,是曾经迷失、孤独或与群体格格不入的人。所以,《我说话像河流》是一个献给所有人的礼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找回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