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疗口吃最好的方法不妨试试“重建语言治疗理论”
治疗口吃最好的方法不妨试试“重建语言治疗理论”,口吃互助会说,重建语言学是一门前景广阔而富有社会效益的应用科学,这是由它的学科内容来决定的,从学科内容来说,重建语言学目前大致可分为三大课题:1、 口吃矫正。
2、 无喉发声。
3、 帮助聋哑人重建语言功能。
我对“无喉发声”与“帮助聋哑人重建语言功能”一窍不通,在这里只能谈一下“口吃矫正”课题。口吃是心理一时障碍与习惯性的语言条件反射,采用以语言治疗与心理治疗,来恢复正常的语言功能。下面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针对“习惯性的语言条件反射”来谈一下口吃矫正这话题。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及语言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语言是人人都会而且随时随地都要运用的东西,但不是人人都懂语言学。正如唱歌的能手不见的都懂乐理一样,一个人说的很流利的人也不见的能清楚地知道汉语有多少个音、音与音之间有怎样的结合规则等等。
如懂的一定语言学的知识,就越容易矫正好口吃。行为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疾病是应该学会的东西没有学会,不应该学会的东西反倒学会所致。说白了,口吃者在小时候学语言时,没有学好,现在要治疗,就是重新学语言。
语言学能指导我们学习语言。语言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而语言学是教我们从理论上去认识这些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并且帮助我们在口吃矫正中学会解决具体困难。就象单纯模仿别人说话固然也可以把一种语言学会,但不能很快很好的学会,语言学却可以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口吃矫正,正好象单纯模仿别人唱歌也能学会唱歌,但从经典张景辉“买鞋子”案例探究难发音的具体表现
却进步较从经典张景辉“买鞋子”案例探究难发音的具体表现,我们知道,人体不是天生就会说话,人体的说话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学的。人体刚开始学习说话是一个字一个字说的,但是,一个成年人在说话时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而是弹跳式的一气呵成。
一个成年人在说话中的总的说话趋势,总是要使自己的说话保持住弹跳式的一气呵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说话流利。而且,气流冲击声带人体才能够说话,所以,人体的说话总是带有一定的压力。
为什么说在记忆了一句完整的话后再用力的说话严重的违反了人体正常的发音规律?我在前面举了我国著名的口吃病矫治大师张景辉先生在他的讲义中说过的买鞋子的例子,我们现在就用张景辉先生说过的买鞋子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患者一句‘我买双40码的鞋子’的话说不出,首先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他在说话之前就产生了知道说、想说而又说话不出的情况,他已经记忆了这句完整的话,而他并不知道在这个时候说这句话时必须要用力。因为这句话很容易讲,加上受当时说话环境的影响,患者总以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将话轻松的表达出来。
这样,实际上是要用力的讲和患者自己想轻松的讲所产生的矛盾,使得患者将要说的话直接的弊死在心里,没有办法将话表达出来。
慢,而懂了乐理就能更快地学会唱歌一样。
如果患者用力的讲,那么,因为他已经记忆了一句完整的话,这样的记忆,使得他的注意力的重心始终在这句话上,从而迫使患者必须照着记忆的话去讲,这样用力的照着记忆的话去讲,使得患者的说话速度人为的放慢,失去了说话的弹跳式和一气呵成,而一个成年人在说话中的总的说话趋势,总是要使自己的说话保持住弹跳式的一气呵成,这样,人为的放慢速度说话和自然的弹跳式、一气呵成的说话就会产生矛盾。
这种矛盾在说话压力的作用下,就会使得患者用力的照着记忆的话去讲变成象拖着一坐山一样的说话困难,使得患者每说一个字都要长时间的停顿才能够说得下去。
如果每说一个字都要长时间的停顿能够解决问题,那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口吃病问题的好方法。问题是以后患者一旦在临场口语表达中产生了知道说、想说而又说话不出的情况,就都会要每说一个字长时间的停顿,这样的说话方式就没有人能够接受了。
事实证明了在临场口语表达中产生了知道说、想说而又说话不出的情况后,记忆一句完整的话带给患者的就是口语表达上的灭顶之灾。其实任何一个口吃病患者都可以自己去做一个试验,通过自己的具体试验去体会一下灭顶之灾的味道。试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因为口吃病患患者在临场口语表达中都会发生知道说、想说而又说话不出的情况,当这样的知道说、想说而又说话不出的情况真正发生后,患者不要急着去解决或者是回避,保持住知道说、想说而又说话不出的情况。然后,患者自己去分析和体会知道说、想说而又说话不出的情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通过这样的分析和体会,患者就会知道发生了知道说、想说而又说话不出的情况后有两种主要的问题:一种主要的问题是患者知道说、想说的话说不出;另外一种主要的情况是可以将知道说、想说的话在自己心里面反复的不出声的说,但是就是不能够用声音正常的表达出来。
试验做到这里,患者就会知道口吃病并不是什么难发音、中阻音,而是发不出声音,是一种哑。如果将这样的试验继续做下去,患者自己就会知道发生了知道说、想说而又说话不出的情况后只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回避和停止知道说、想说的话;另外一种选择是将知道说、想说的话结结巴巴的说出来,而这种结结巴巴的说话方式,必然会带动表情、动作陷入全面的紊乱。
根据我们前面分析,在临场口语表达中发生了知道说、想说的话说不出的情况,只可能是人体的语言成型室出了问题。而我们也只要真正搞明白了上面的问题,也就可以知道口吃病在人体上的发病机制了。
解读口吃矫正中的“物我同一”系统理论,我们在凝神看事物时,心中除了所看的对象,其它一无所有,于是在不知不觉中由物我二忘到物我同一境界中。比如:我们在欣赏凡高《太阳》名画时,欣赏《太阳》聚精会神时,一方面把自己心中的热爱太阳与生活的热情移到画里。
同时也把《太阳》名画里面表现太阳的狂热的笔触的情趣吸收于我,这现象是进入了境界,在美学上称为“物我同一”。这物我同一实际上也是“移情作用”在起作用,说粗浅一点,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二为一。
移情作用是外射作用的一种,外射作用就是把我的知觉或情感外射到物的身上去,使它们变为物。事物有许多属性都不是它们所固有的,它们大多数是起于人的知觉。本来是人的知觉,外射作用便成为物的属性。
比如,一只苹果,一眼看到,就知道它红、香、甜、圆滑、沉重,我们通常把红、香、甜等都看成苹果的属性,以为它本来就有这属性;但严格的说,这是不精确的。苹果本来只有使人感受红、香、甜种种知觉的可能性,红是起于视觉,香是起于嗅觉,甜是起于味觉,其它也是如此。
拿红来说,是若干长的光波射到眼球网膜上所生的印象。如果光波长一点或短一点,或是网膜构造换一个模样,红就不会产生。比如有一种色盲就看不清红。其它的属性也是如此类推。严格的说,应该说:我觉得这苹果是红的,香的,甜的等。通常我们把 “我觉得”三字省略了,于是“我觉得它如此如此”就变成了“它如此如此”了。
比如我们不说“我觉得天气热”而直说“天气热”,不说“我觉得路太远”而直说 “路太远”。这些都是由我的知觉外射为物的属性。
“口吃”实际上是一个事物,它是一个没有感情色彩的事物,口吃这个物体事物本身里面没有苦恼这个属性的,而口吃者为什么觉得口吃里面有苦恼这个属性呢?因为口吃这事物在特定的场合下阻止自己与他人的交流,阻碍自己的情感的表露。
其实是自己由于口吃事物造成结果而自己苦恼,是把自己的苦恼移情到口吃这个事物上,从而认为“口吃是苦恼的”甚至于“天底下最大的疾病就是口吃”,等等,口吃中有我,我中有口吃的现象,合二为一,这就形成了物我同一。
世界上的疾病有无数,而口吃病只不过是无数中一个而已。世界上的苦恼有无数,而口吃苦恼只不过是无数中一个而已。应该要这样“我觉得口吃是苦恼”“我认为口吃是天底下最大的病”,但这也只不过是口吃者自己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已。
而许多非口吃者在他们的眼里认为“口吃没什么哟”,不就是有点口吃嘛,有人还认为口吃好玩,甚至于有的编剧家把口吃的事搬上银幕,电影《天下无贼》就是很好的一例,台下的观众看了口吃情节还笑声不断,他们自己也是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