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12-26 01:13:47

儿童口吃的矫正很难吗?掌握这个原则可以变轻松

在说某种可能罹患的疾病时,我们习惯于用数字来衡量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痊愈率和其他与统计学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成为我们关注身体健康的标准,却不能成为侥幸心理的心灵港湾。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6/1735146827409_0.jpg

就像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儿童口吃,虽然国内外对其的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只有1%左右,可父母不要觉得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孩子身上。谁也不能保证宝宝的成长环境是绝对健康的,爸爸妈妈也不要对自己的育儿方法过于自信。

小编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性格。我在去他家做客时就经常聊到育儿方法的问题,他每每给我的回答是“我从小就是被我妈这么带大的”,即使我提出他们两口子育儿策略上的不足,这位朋友不是与我争辩一番,就是一笑而过,过后该怎样就怎样。结果如何呢?17月龄的儿子到现在还不会说话。

话题回到口吃问题上。口吃看起来挺常见的,但我们在平时很少能碰到真正的口吃者。不少人就觉得口吃的火出圈一大部分原因是影视剧的描写,而非口吃真正的危险。其实,学龄前儿童口吃的概率还挺高的,只是大部分孩子随着长大慢慢痊愈了。那么,口吃是如何产生的呢?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6/1735146827409_1.jpg

口吃都是模仿学到的?

儿童口吃的来源至今仍是个谜,因为我们对大脑的研究有限,而口吃好像是突然发生的,并没有什么征兆,大脑、构音器官没有异常。这就让我们很是诧异,好像从天而降的口吃是怎么来的呢?难道真是一些人说的模仿学来的?

据国内的调查发现,超过70%的口吃儿童曾有模仿史。但这个数据其实有虚高的嫌疑,无论是年龄稍大的儿童还是家长,在面对口吃时都有一种心理倾向性,如果承认先天遗传或自身原因会加重心理负担,而模仿学习的归因比较容易接受。

虽然如此,但模仿得来口吃的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学龄前,尤其是2-4岁正是儿童好奇心和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而语言又是后天习得的,自主模仿式学习是人类的天赋,认知能力还未成熟的婴幼儿不懂得好与坏的区别,就连口吃这种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问题都学到了。

不得不承认,模仿是形成口吃的一大原因,但却不是唯一的原因。根据目前医学界对口吃的研究结果来看,生理、社会、心理、行为、声学等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才是引发口吃的重要原因。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6/1735146827409_2.jpg

“慢慢说”真的管用吗?

既然口吃的形成因素复杂多样,且出现交互作用,那么口吃的矫正方法就不会是“一招鲜吃遍天”了。在发现孩子有口吃迹象后,我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应该就是“慢慢说,不着急”了,但语速放缓对口吃的控制真的那么有效吗?

从临床实验上来看,放慢语速确实可以让孩子停顿、重复等表达问题有所缓解,却不是口吃解决之道。缓慢的语速一旦成了习惯,孩子就不敢将语速提高,这对其未来进入社会后的发展也不利。

当今社会强调快节奏和效率,像个老人一样慢慢说话只能让别人失去和你交流的兴趣和耐心,所以口吃矫正的重点是如何让孩子的语言表达状态稳定下来。这种稳定无关语速的快慢,而是从身到心的放松,将说话当成日常活动,而不是任务来完成。

经验丰富的矫正师都知道“稳定”的重要性,孩子说话时一旦身心放松,状态稳定下来,对口吃儿童词汇、语法、逻辑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口吃儿童的一大特点就是固执和倔强,即使知道自己说话有问题,也很难自行进行调整。

孩子不懂自己调整说话时的技巧,这就导致口吃会在一遍遍错误的重复下加强,磕磕巴巴的状态会不断深化,个性的反面发育也随之而来,有的孩子到了十几岁时因为觉得和人说话是一项折磨自己也折磨他人的行为,从而辍学在家了。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6/1735146827409_3.jpg

所以,保持语言状态的稳定才是根本原则,否则一切的训练都是空谈。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怕摔倒所以浑身紧绷,双手死命握着车把,这样反而学不好。当我们知道哪里该用力,哪里该放松后,也就是我们学成归来的时候了。

口吃矫正的道路既艰辛又危险,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口吃儿童的自控力不强,自我认知能力也不成熟,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并监督孩子完成训练课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口吃的矫正很难吗?掌握这个原则可以变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