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吃变重了,多数都与家长的这个做法有关
带过很多口吃孩子,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口吃后,帮助孩子的通常都是妈妈。大家都觉得,妈妈可能内心更敏感,更细腻,更善解人意。所以纠正口吃妈妈更有优势!
但实际上,很多妈妈的性格是比较感性的,不善于隐藏,很容易爆发,孩子口吃迟迟得不到改善,很容易表现出焦虑情绪,自己觉得“伪装”的很好,但孩子完全能够感受的到。看破伪装后,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更大了。
很多妈妈跟我倾诉,心里好委屈,明明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这样呢?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8/1735374823645_0.jpg
三个原因,真实场景还原
1、心理压力像坐过山车
不分场合,频繁地提醒注意说话,不要口吃。肯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不仅仅是孩子,任何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不喜欢被打断,更不喜欢被指指点点。
一家人正在吃饭,气氛是温馨和谐的。孩子说“妈···妈妈,我···我····想吃·······那··那个”。这个时候你提醒孩子“哎,你怎么又口吃了,慢慢说,重说一遍”。旁边人肯定都会看过来。七嘴八舌的插嘴。
此刻,孩子的心情肯定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到谷底了,没了食欲。下次全家人在一起时,他就会小心翼翼的,不敢开口说话。
家长可能不知道,提醒孩子重复说,慢慢说,好像只是一件小事儿!无关大碍。实际上我们要代入场景和角色去分析。
当众提醒口吃,而且在饭桌上,重复说一遍,说对了,才能吃。这个过程多少有一些“羞辱”。孩子不可能不紧张,不可能不会有压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所有的负面评价,都会通过自卑和恐惧,进一步强化口吃。这种心理状态
2、越提醒越紧张
很多妈妈都跟孩子说过“见了老师,说话不要紧张,只要不紧张,说话就不口吃了”。实际上,听完这些话后,孩子手心里都是汗。
这些提醒都在暗示孩子,“你接下来肯定要紧张,如果不紧张,妈妈就不会提醒你了”。破窗效应大家都听过,当心理暗示达到临界点,行为一定会偏离。
所以,孩子在说话之前就预感到了口吃,还没有开口,喉咙、嘴巴、声带等,都会紧张的发不出声,所有气息都堵在嗓子眼,憋的脸通红。
紧张情绪是口吃大敌,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影响,会让口吃越来越重。为了对抗紧张,脑子里都是乱的,语言组织也会断片。
http://www.stutter.cn/data/attachment/forum/20241228/1735374823645_1.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