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吃?
口吃是指正常讲话过程中发生中断,以经常反复或声音延长,或被迫不规则的犹豫,拆词、沉默或发音阻塞为主要特征的现象。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通称结巴,它牵涉到了遗传基因、神经生理发育、心理压力和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多数小孩在两岁左右学习说话时发病。但我们应该注意区别于正常人的言语不流利。幼童一般持续不超过6月,很多患者焦虑时加重。既然是语言缺陷,当影响到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时,我们建议对其进行相关的治疗。2/3的口吃患者可以利用有效的方法克服口吃,有些患者则可以在16岁前自愈。下面我们将通过案例来了解口吃的相关知识。
琳琳今年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琳琳3岁进入幼儿园,聪明可爱,父母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老师也经常夸奖她,幼儿园的各种课程如绘画,唱歌,舞蹈琳琳总是积极参加,还喜欢上台表演,每次都能搏得小朋友的阵阵掌声。过年过节在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家也总是大家的焦点,给叔叔阿姨又是朗诵又是唱歌,把她捧的和小明星一样。七岁琳琳上了小学,换了环境,周围的小朋友都不认识,老师也陌生。有一次,她上课开小差,被老师提问,琳琳什么也答不出来,只是结结巴巴的说:“我...我我...我不知道”。而那次老师在课堂上又狠狠的批评了她。从此以后琳琳只要一着急或者在人多的地方,说话就断断续续,而且会急得脸红脖子粗。有时还跺脚摇头,咳半天才说出一个词,就连简单的招呼很吃力。“老…老…老师,你…你…好…你好”由于孩子们都小,就经常学她说话或笑她,还叫她是小结巴。结果,琳琳的口吃就更严重了。害怕小朋友嘲笑自己, 琳琳不愿意和同学说话,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老师上课提问不敢回答,成绩越来越差,不愿意去学校,家长没有一点办法…随着琳琳口吃逐渐严重,父母也开始经常打断她的讲话大声训斥或是给与纠正,要她“好好说话”,结果越是纠正,琳琳越是结巴。因为结巴,她很怕与人交往,怕买东西。爷爷为了鼓励让琳琳说话,带她去肯得基,琳琳很高兴,人多需要排队,等排到的时候,琳琳却说不出话来,只好再重新排队。这种情况在琳琳身上发生过好几次,孩子非常痛苦也很折磨。
琳琳属于典型的口吃。很多孩子在公共场会出现想言不敢言,家长和老师多次鼓励发言却又担心说错、纵然小心翼翼说出来也是只言片语,甚至结结巴巴,不仅如此,有些孩子说话时还爱眨眼、跺脚,干咳、还有的伴有面部和脑袋抽搐,咬手指等动作。很多孩子口吃孩子是由于恐惧,她们对说话、交际极度恐惧,为了掩饰自己的口吃,她们竭力逃避说话、逃避交际、把自己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换来的却是各种各样的负面结果:胆怯,退缩,成绩下降,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而加剧口吃则是悲观心理。因为口吃,孩子在学习、生活当中所遭遇的挫败太多,因而家长和孩子都感到口吃是治不好的,这辈子是完了,进而对前途感到无望;反之,极度悲观心理又加剧了口吃的症状,造成恶性循环。琳琳的表现就是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咨询:“我的孩子现在十几岁了,因为受到惊吓后说话结巴,经常说半截就卡壳,这个可以治疗么?”“孩子是因为学习别的孩子说话而结巴的,已经有好几年了,严重影响了学习,工作,恋爱也没有办法谈,我们该咋办呀?”。
学习上的落后、工作上的失败,这些会使孩子们的精神遭受沉重的打击。由于长期的口吃,在交际场合受挫,会使孩子们的精神处于一种萎靡状态之中。口吃会带来恐惧、焦虑、压力、羞耻、内疚、挫折等负面感觉和情绪,而这些又会导致孩子对口吃、对自己、对整个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和认知。但是我们不需要向口吃绝望的投降,因为我们能够改变孩子的说话方式。口吃多在幼儿期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幼儿期得不到纠正,口吃就可能伴随终身。幼儿在初学语言时出现一些失误是很正常的,就好比初学走路时免不了会摔跤一样。年龄小的孩子发音器官发育不完善,运作欠协调,气息也不够,词汇量也不丰富,加上思维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语法等,因此会出现口吃现象。另外,每个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发展得早,有的晚,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有的较差,均属正常。许多人小时候都有口吃的现象,但其中80~90%的人长大后会自然消除。我们所熟知的狄摩西尼——古希腊最伟大的政治家、演说家和雄辩家、希腊联军统帅,因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终成演说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是个很杰出的演说家,但他曾经也是严重的口吃患者。还有法国皇帝拿破仑,英国首相丘吉尔等都是年幼时口吃,但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典范,孩子们能够学会以更轻松的方式说话,而不是象以前那样苦不堪言。
页:
[1]